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以說相當傳奇。1912年退位後,溥儀暫時保留了在紫禁城皇宮中的居住權。直到1924年,軍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才被趕出了皇宮,移居到天津。(愛新覺羅·溥儀舊照)
溥儀在天津生活了七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土肥原賢二的幫助下,去到了奉天,後來又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成為了「偽滿洲國皇帝」。
嚴格來說,「偽滿洲國」本就是日本為了分裂中國而建立的。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儘管主觀上是為了滿清的復興大計,但實則是一種「漢奸」行為。而日本人與溥儀最初產生聯繫,則是在溥儀被趕出皇宮,移居到天津之前,他曾在日本公使館內短暫避難。當時日本人發覺到了溥儀重要的戰略意義,他們在第二天便對外宣布容留溥儀。
那麼,如果當年馮玉祥沒有將溥儀趕出皇宮,那溥儀後來的命運,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理清北方當時的形勢。1912年,清廷與袁世凱達成協議,溥儀退位後,仍然可以繼續留在紫禁城中生活。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袁世凱的舉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中國古代王朝的更迭中,但凡是篡權奪位建立的新王朝,往往都會善待前朝皇室,向天下彰顯自身的寬宏。比如篡漢登基的曹丕,篡周登基的趙匡胤,無一沒有給前朝皇室以巨大恩惠。
身為前清大臣的袁世凱,自然也要效仿古人的手段。在袁世凱的眼中,所謂的建立共和,只不過是王朝更迭的過渡階段,他壓根就沒有想過徹底廢除帝制。
後來袁世凱果然登基,順理成章地建立了新的王朝。這也就意味著,只要袁世凱在一天,溥儀依然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過,袁世凱在當了八十多天皇帝後就被迫下台,並且很快就死了。這樣一來,溥儀就失去保護傘。(袁世凱舊照)
北洋政府亂成了一鍋粥,今天段祺瑞上台,明天曹錕上台,各大派系之間為了爭奪權力,鬧得不可開交。終於到了1924年,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他先是軟禁曹錕,搞垮了吳佩孚,後來乾脆將溥儀直接趕出紫禁城,徹底廢掉了帝制。
可以說,馮玉祥出手趕走溥儀,既是一次偶然事件,又是歷史的必然。
馮玉祥之所以出手,在很多人看來,其實是為了倒賣皇宮的寶物來籌措軍餉。事實上馮玉祥也確實是這麼幹了,皇宮寶物有很多出現在北京地下的古玩市場上。而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在回憶中證實,1926年南口之戰中花費的巨款,正是從倒賣皇宮寶物中獲得的。
不過當時馮玉祥並不承認。為了證明自身的清白,他曾專門在皇宮中擺宴邀請了一眾北洋軍閥。席間,他曾命令皇宮眾多雜役,在門外齊聲證明自己沒有拿皇宮中的任何寶物。
不過,在座的軍閥都不相信。
馮玉祥和孫殿英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非要說兩者有區別的話,那就是一個發活人財,一個發死人財。
從變賣寶物換軍餉這個出發點來看,哪一位北洋軍閥會嫌自己的軍餉太多?這也就意味著,哪怕馮玉祥不將溥儀趕出紫禁城,也總會有其他軍閥忍不住打起皇宮寶貝的主意。溥儀早晚都會被趕走。(馮玉祥舊照)
徹底下台的溥儀,對於北洋軍閥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尤其是到1928年,北伐軍擊敗奉系張作霖後,軍閥混戰的時代,也徹底落幕了。一個前朝的皇帝,根本無法左右革命局面。
但對於心存歹意,妄圖分裂中國的日本來說,溥儀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最起碼,當時封建思想仍然存在於人們的心中。溥儀是清廷的皇室正統,是眾多滿清遺老心中的最尊崇的人物。只要他能在中國的土地上振臂一呼,總會有一些思想守舊的人聽從號令。而這便是分裂中國的一股強大力量。
溥儀始終有著恢復滿清統治的宏大夢想。當日本人找上門來,表示願意提供幫助的時候,溥儀沒有任何拒絕他們的理由。他將依然會在日本侵華以後,進入東北,成為「偽滿洲帝國皇帝」。
而只要上了日本人的船,溥儀後半生的人生軌跡,就不會出現多大的偏差。他依然會在戰後被關押到蘇聯。回國後他依然會被送到撫順戰俘管理所進行改造。
因此,即使溥儀沒有在1924年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他後半生的道路,也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我的前半生》)
為什麼說溥儀就算不被趕出紫禁城,他依然會投靠日本人當漢奸
愛新覺羅·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作為末代皇帝,溥儀的一生可以說相當傳奇。1912年退位後,溥儀暫時保留了在紫禁城皇宮中的居住權。直到1924年,軍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才被趕出了皇宮,移居到天津。
(愛新覺羅·溥儀舊照)
溥儀在天津生活了七年。「九一八」事變後,溥儀在土肥原賢二的幫助下,去到了奉天,後來又在日本人的扶植下成為了「偽滿洲國皇帝」。
嚴格來說,「偽滿洲國」本就是日本為了分裂中國而建立的。溥儀出任「偽滿洲國皇帝」,儘管主觀上是為了滿清的復興大計,但實則是一種「漢奸」行為。而日本人與溥儀最初產生聯繫,則是在溥儀被趕出皇宮,移居到天津之前,他曾在日本公使館內短暫避難。當時日本人發覺到了溥儀重要的戰略意義,他們在第二天便對外宣布容留溥儀。
那麼,如果當年馮玉祥沒有將溥儀趕出皇宮,那溥儀後來的命運,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理清北方當時的形勢。1912年,清廷與袁世凱達成協議,溥儀退位後,仍然可以繼續留在紫禁城中生活。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袁世凱的舉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在中國古代王朝的更迭中,但凡是篡權奪位建立的新王朝,往往都會善待前朝皇室,向天下彰顯自身的寬宏。比如篡漢登基的曹丕,篡周登基的趙匡胤,無一沒有給前朝皇室以巨大恩惠。
身為前清大臣的袁世凱,自然也要效仿古人的手段。在袁世凱的眼中,所謂的建立共和,只不過是王朝更迭的過渡階段,他壓根就沒有想過徹底廢除帝制。
後來袁世凱果然登基,順理成章地建立了新的王朝。這也就意味著,只要袁世凱在一天,溥儀依然能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不過,袁世凱在當了八十多天皇帝後就被迫下台,並且很快就死了。這樣一來,溥儀就失去保護傘。
(袁世凱舊照)
北洋政府亂成了一鍋粥,今天段祺瑞上台,明天曹錕上台,各大派系之間為了爭奪權力,鬧得不可開交。終於到了1924年,馮玉祥突然倒戈回京,他先是軟禁曹錕,搞垮了吳佩孚,後來乾脆將溥儀直接趕出紫禁城,徹底廢掉了帝制。
可以說,馮玉祥出手趕走溥儀,既是一次偶然事件,又是歷史的必然。
馮玉祥之所以出手,在很多人看來,其實是為了倒賣皇宮的寶物來籌措軍餉。事實上馮玉祥也確實是這麼幹了,皇宮寶物有很多出現在北京地下的古玩市場上。而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在回憶中證實,1926年南口之戰中花費的巨款,正是從倒賣皇宮寶物中獲得的。
不過當時馮玉祥並不承認。為了證明自身的清白,他曾專門在皇宮中擺宴邀請了一眾北洋軍閥。席間,他曾命令皇宮眾多雜役,在門外齊聲證明自己沒有拿皇宮中的任何寶物。
不過,在座的軍閥都不相信。
馮玉祥和孫殿英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如果非要說兩者有區別的話,那就是一個發活人財,一個發死人財。
從變賣寶物換軍餉這個出發點來看,哪一位北洋軍閥會嫌自己的軍餉太多?這也就意味著,哪怕馮玉祥不將溥儀趕出紫禁城,也總會有其他軍閥忍不住打起皇宮寶貝的主意。溥儀早晚都會被趕走。
(馮玉祥舊照)
徹底下台的溥儀,對於北洋軍閥是沒有多大意義的。尤其是到1928年,北伐軍擊敗奉系張作霖後,軍閥混戰的時代,也徹底落幕了。一個前朝的皇帝,根本無法左右革命局面。
但對於心存歹意,妄圖分裂中國的日本來說,溥儀還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最起碼,當時封建思想仍然存在於人們的心中。溥儀是清廷的皇室正統,是眾多滿清遺老心中的最尊崇的人物。只要他能在中國的土地上振臂一呼,總會有一些思想守舊的人聽從號令。而這便是分裂中國的一股強大力量。
溥儀始終有著恢復滿清統治的宏大夢想。當日本人找上門來,表示願意提供幫助的時候,溥儀沒有任何拒絕他們的理由。他將依然會在日本侵華以後,進入東北,成為「偽滿洲帝國皇帝」。
而只要上了日本人的船,溥儀後半生的人生軌跡,就不會出現多大的偏差。他依然會在戰後被關押到蘇聯。回國後他依然會被送到撫順戰俘管理所進行改造。
因此,即使溥儀沒有在1924年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他後半生的道路,也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變化。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我的前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