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文/王芳
(Wang Fang )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講師。
20世紀初期,在消費主義盛行、新舊文化交織的背景中,「摩登女性」逐漸取代了傳統美的形象成為大眾對女性新的想像。女性不斷塑造自身,同時也被各種權利塑造。在二三十年代,出現了官方針對女性的「禁止」和「取締」活動,以限制女性的行為和身體,比如「取締奇裝異服」「取締裸腿裸足」「禁止大學生跳舞」等。但同時報刊雜誌中卻並不遵循這種「禁止」,反而充分表達女性的身體。本文以20世紀30年代的「取締奇裝異服」運動和《時代漫畫》中的女性題材為例,試圖討論這一時期女性形象在日常生活空間中和印刷媒體空間中的困境以及這種處境背後的話語權利。
從「奇裝異服」談起
城市景觀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居民服飾的變化,而在近代服飾變遷中,女裝的變化最為壯觀。在20世紀初期,新的服飾標準形成。較之於傳統保守的女性裝扮,新服飾突出了人體美。隨著海外文化的傳播,西方樣式繁多、色彩綺麗、表現人體美的服飾越來越受到城市女性的歡迎,鄉村和內陸女子也競相模仿。
禁止「奇裝異服」的運動在20至30年代逐漸在全國興起,目的是整頓有違風化的行為。「奇裝異服」一詞用來描述衣服的色彩和樣式奇異,本是個人選擇,也沒有性別的區分,卻在20世紀初期新舊文化劇烈衝擊的情形之下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早期,關於「奇裝異服」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婦女的新式服裝上,奇裝異服的風氣被認為最初由妓女引起,逐漸影響到都市女性的穿衣風格,因而這種表現身體線條的樣式一度被認為有傷風化,是不守閨範的行為。
早在1915年,《申報》就刊載了警界條例,對女性奇裝異服者處以罰金。1917年,北京中央警廳下達取締「奇裝異服」,認為「一班大家閨秀,半著娼妓服裝,妖艷炫異,恬不為恥,傷風敗俗,實堪痛恨」。至1929年,國民政府內政部頒文令全國取締「奇裝異服」。1934年新生活運動發起後,蔣介石從江西開始進一步推行取締「奇裝異服」政策。
政府對「奇裝異服」的界定以服裝尺寸和樣式為主,比如1935年7月30日,在北京一處劇院里,身配盒子炮、手持小手槍的警察下令,凡衣服薄如蟬翼、裸露腿部而不著襪子的摩登婦女,不準聽戲,只能換衣後再來。廣州公安則制定了一套服裝標準,勒令婦女界嚴格遵守,且禁止洋服店再開發新式衣服,1935年9月起,廣州市正式開始執行取締命令。
廣州公安在1935年出台了《日常服裝暫行標準條例》,委派宣傳員每日去廣播台宣講,並讓女宣傳員去戲院、汽車站、街道等繁華的地點宣傳,女宣傳隊員們均穿著符合標準條例的衣服。不服管教的情況也時有發生。1935年的盛夏,廣州市永漢南路的一個借口,一位十九歲少女和男友正在街上行走,這位少女穿著黑紗衣服,罩內袍,隱約可看到皮膚,頭戴墨鏡,腳蹬白皮鞋,不穿襪。警察令其不得如此打扮,少女則認為其干涉自由,並不服管教,因而被拘。廣東省公安為徹底執行取締「奇裝異服」,還舉辦了「服裝樣式展覽會」「服裝標準巡行」,以宣傳提倡婦女們遵守展出的服飾標準縫製衣服。
《日常服裝暫行條例》主要有如下幾條:一、日常衣服材質需採用國貨。二、長衫長度不得拖至腳踝,最短必須過膝。三、短衫長度最短必須及臀,但婦女穿裙著,得變通之。四、袖長至長不得過指,最短必須過肘。五、婦女裙褲長度長不得拖至腳跟,短必須過膝。婦女穿長衫者,必須穿過膝之內褲。六、女子留髮,以短裝便利為主,過長者不能隨意披髮。七、男女學生在求學期間,不得穿翻領西裝或露胸洋服。
儘管廣州已經明令禁止奇裝異服,但仍然有部分女性並不服從。山西省則另行了一套辦法,即若要良家婦女有別於妓女,要佩戴桃花章,一律燙髮,著高跟鞋。因而普通婦女不得不簡樸一些,風俗則不正而自正了。
總的來說,發起於20世紀初、在1935年左右擴展到全國各省的「取締奇裝異服」反映了在與西方思想本土化共存的過程中傳統意識形態試圖佔領主導地位的局面。對於新奇裝飾的追求的確會引導驕奢的生活方式,且服裝過於露在封建思想還未完全褪去的社會確實有礙風化。這一時期對服飾的擔憂也反應了女性的身體在當時得到了關注,這無疑是傳統思想與倡導人體美的新文化交匯後產生的應激反應。
漫畫中的女性形象
張愛玲曾在《更衣記》中記載了中國百年的服裝變化,其中談到了傳統女性的形象:「削肩,細腰,平胸,薄而小的標準美女在這一層層衣衫的重壓下失蹤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過是一個衣架子罷了。」傳統女性在庭院深深中遵守著倫理綱常,往往只能憑藉美德和才華得以出現在眾人口中。直至民國之後,女性公然出現在街道中,在改良和改革的背景下接觸新事物,才得以重塑自己。
漫畫則對女性的古今之變有更直接的描繪,丁悚曾在「小報之王」——《晶報》上以《古今女子今夕觀》為題刊出一系列表達女性變化的漫畫。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漫畫刊物發展的高峰,而女性則是大部分漫畫表達的主體,但漫畫中似乎並沒有受到各種「取締」和「禁止」的影響。如果照奇裝異服的界定來看,漫畫中表達的女性大多不符合標準。其原因可能與這一時期描繪女性漫畫的主題有關,其主題主要圍繞消費、情感和身體。
《晶報》,1919年,3月21日刊
一、消費。作為消費文化的典型符號,漫畫中的女性處處透露出新式的消費觀念。比如《上海漫畫》第105期,魯少飛的作品《造成一個美人臉,每人每天要輸出去的代價》,描繪了婦女臉部裝扮的器物和價格。同時,畫面中女性華麗的裝束也是關於消費的隱喻。葉淺予設計的時裝美人幾乎在每一期的《上海漫畫》與《時代漫畫》刊登。如果作者想描繪一個摩登女性,時髦的裝扮是必不可少的,這些表達連同報刊內頁的廣告一起,營造出一個典型的消費文化下的世界。若是也按照奇裝異服的標準對漫畫人物做出限定,則很大一部分廣告畫也要消失了。
《上海漫畫》,105期
二、情感。報刊上的當代女性被描繪成了完全違背傳統婦女美德的群體。比如黃士英的一幅作品則表現了女性對家庭責任的的忽視:一位抽煙的女人窩在沙發上看書,男人抱著兩個嚎啕大哭的孩子。畫面旁邊寫著:「年輕的新婦說,你沒有預先講明孩子要歸我照管的」。再如在1935年張樂平的一幅描繪妻子送別丈夫的作品反諷了都市女性無視傳統綱常倫理,不守婦道的現象:曲線畢露的妻子半倚在丈夫肩上依依不捨,房間內門後衣櫥里和床下分別藏著三個男人,畫面下的一行小字寫著遠行的丈夫擔心妻子寂寞,字和畫形成鮮明的對比。
《時代漫畫》,1934年,第4期
《時代漫畫》,1935年,第19期
這一時期,以往女性操持家務、夫為妻綱、以男性為主的形象在漫畫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女性開始被需要、男性被拋棄的情景。雖然漫畫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諷刺,但是也隱喻了一種傳統性別的顛覆。
這個隱喻在張文元的《未來的上海風光的狂測》中有更直接的表達(《時代漫畫》,第30期),八張小幅漫畫直接描繪了未來的社會以女性為主,而男性則成為附庸。畫面下的文字寫道「當時男子已由失業而退化到無業可做,全回到家裡」「馬路上的男子已成為女子的附屬品」。
三、身體。經歷了幾次思想解放運動後,人體美的倡導讓身體的表述更加公開化,這也是漫畫中出現了大量裸體畫的原因之一。
1929年,魯少飛在一幅漫畫《人肉市場》中,描繪了一個肉鋪的場景,一位強壯的傳統衣著的婦女彷彿屠夫一般切割著女性的身體,旁邊一位身著馬褂的男人提著剛切好的肉離去。畫面揭露了傳統惡習對女性身體的殘害,也暗喻女性身體已經成為一種商品。
《上海漫畫》,1929年,第四十期
女性身體在漫畫中也被當做性的符號。比如麥綠之畫了三個身穿泳衣的少女討論也許明年不能游泳的問題,畫面的旁白寫到原因是時人「一看見女人身上露出的手臂、大腿、頸項的肉會想入非非」。
《時代漫畫》,第27期
總之,漫畫的敘事塑造了一種身材姣好、舉止嫵媚、衣著摩登的女性形象,並且其已經作為性與消費的符號而深入讀者心中了。漫畫表達女性的方式一方面代表了都市女性如何被男性作者書寫,另一方面也傳達了報紙作為一種公共空間所採用的吸引觀眾的策略。
漫畫之所以不受到「取締奇裝異服」「取締裸腿、裸足」之類的限定,還因為當時雖有取締的命令。但一些被禁止者不乏買辦官員的太太,具體落實會遇到阻礙。另外,諸如「限制髮型、禁止燙髮」之類的標準實在有些苛刻,強制實施反而壓制了文化發展的自由,因而從某種程度上漫畫也是對這種取締的反抗。
權力塑造下的女性形象
茅盾在《子夜》中開篇講述了思想封建的的吳太爺進了上海,目睹城市的現代性後和女性凸顯身體線條的新式裝束後,竟一時間受了刺激,當天腦出血過世。現實生活中像吳老太爺一樣的道學先生們和社會改良者大都不贊同女性的新裝,也不贊同女性身體的外顯,因而出現了諸如取締「裸腿、裸足」、禁止男女同泳、禁止男女同校的運動。比如1934年,蔣介石倡導的「新生活運動」對婦女的服裝樣式,和頭髮妝式作出了規定,並囑江西省政府尊令奉行。江西省政府首先奉行之後,制定了一條法律,並讓各市公安局嚴行取締婦女妝式服裝。這條法律詳細規定了婦女衣著、髮型,如「旗袍最長須離腳背一寸,衣領最高需離顴骨一寸半」。次年,蔣介石又向全國女性發出了禁止燙髮散發的禁令,禁止全國婦女散發及燙髮,全國軍人此後不得與無髮髻之婦女結婚。
為何在女性解放和婦女平等的思想廣泛傳播的20世紀30年代,官方和社會改良者反而對女性身體加以禁止?
首先,從女性的裝扮來看,新式優質化妝品多是國外引進,隨著婦女對化妝品的需求增大,會引起國貨的滯銷,不利於民族工業的發展。在當時海關進口貨物中,胭脂、香水以及各項化妝品佔據了很大一部分。1935年,我國香水脂粉類進口總額達到一百七十二萬四千六百一十六元,相當於中國七萬六千多農民一年的收入。而20世紀20年代一雙皮質的高跟鞋需要十多元錢,布藝的也需要六七元,這已經是一個農民半年的收入。由此可見,一身時髦的裝扮要消耗許多財力,如果這些財力只用於進口的話,久而久之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很大影響。當時國貨運動也專門設立1934年為「婦女國貨年」,告誡婦女警惕驕奢浪費。
其次,由於城市的發展程度和新思想的傳播速度不同,各地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也不同。除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外,全國其他的省市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速度較慢,新思想在當地被接受的程度也不高,因而移風易俗、讓女性接受新文化的難度就更大。王笛曾在《街頭文化》中描述在20世紀20年代時,「男女平權」在成都還被認為是「異端邪說」,蔣介石選擇從江西發起新生活運動、恢復傳統禮教的原因之一,也在於南昌處在腹地,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較少,相對更容易接受改良。
其三,國民政府剛取得政權不久,蔣介石遵循「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加深對於民眾的控制,進而鞏固權力。
如果說取締「奇裝異服」之類的禁令是官方文化對身體的禁錮,那麼漫畫則是對身體的紓解。
在現實生活中被禁止和取締的身體,在報刊上得以被各種圖片、廣告等訊息延續著,二者背後實際是國民政府和文化精英兩種權力之間的角力。以新生活運動為例,國民政府試圖實行一種官方的、標準的、制度的、規律的生活狀態。然而報刊中的漫畫文化則像巴赫金的「狂歡」概念一般,試圖建構一個對立於官方生活,強調解除規則、重視肉體的紓解與創造的「第二世界」。
在這個意義上,漫畫中女性的身體則延伸出更多的意義。其首先是摩登時代的對女性的一種「公共想像」,能歌善舞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其二是消費時代下的一種符號化身,因而常常被廣告插圖所使用;其三,女性的身體被「娼妓化」,女性在狂歡的世界中注重肉體的享受。因此漫畫中既表現女性對肉體美的炫耀,也表現男性對女性肉體的慾望。
此外,一些表現女性身體的漫畫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吸引觀眾的策略。這一時期的漫畫較少的關注農村婦女的身體,因為其並不符合摩登的美,也不符合肉體的美,更不能代表任何的消費文化。
儘管漫畫所代表的文化試圖對抗官方權力對女性的塑造進行鬥爭,但長此以往,女性美的標準在官方和大眾的角力下逐漸模糊,女性形象走入困境,女性尋找各種美的標準。當時由於中國並沒有重視身體美的傳統,時人借鑒外國慣例,針對女性的身體各個部位提出了美的標準。比如1936年美的標準據說來源於紐約在三月舉辦的「美人審查大會」。美的身材要是「流線型的短小身材,而化妝則須有以自然美為根本」「頭髮的長度,至少要在二英寸以上,頭髮上所燙的波狀,不可過細」等。這個大會每年都會提出一種美的類型和流行趨勢,雖然如今看來這種美的標準是僵化和不可理喻的,但是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女性在面對新世界的無所適從,試圖藉助外部力量的引導約束。
總之,女性的形象在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初期具有特別的意義。自晚清開始,婦女解放運動發揮作用,解放女性的身體的同時,也讓其走入各種敘事之中。實際上直至20世紀30年代,無論是女性自身形象的塑造還是自身的解放,還處在起步階段。這不禁讓人思考,深受《娜拉》影響的中國「娜拉們」,在走出家庭和傳統的束縛後,如何成為一股新的力量注入社會?
小結
20世紀,中國女性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婦女解放思想的傳播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讓更多的中國女性可以享有教育、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女性身體的美也被發掘出來。然而,一方面,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女性難以擺脫傳統風俗的控制,另一方面,被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倡導傳播的消費文化和大眾文化又瞄準女性的身體,試圖重新定義女性的形象。實際上,女性的身體在公共空間接受著各種力量的審視和塑造。
20世紀30年代,代表大眾文化的漫畫和取締「奇裝異服」的官方文化僅代表了塑造女性形象的兩種力量。在動蕩時代下,女性的解放和塑造是共存的,這其中的矛盾在20世紀40年代後全民抗戰思想之下又有了新的表達模式。
圖片提供:本文作者
本文選自《藝術博物館》
雜誌
國際刊 總第9期
《藝術博物館》雜誌總第9期封面
來源:新華號 《藝術博物館》雜誌
從奇裝異服談民國時期女性形象的塑造
特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台「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並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台。
文/王芳
(Wang Fang )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講師。
20世紀初期,在消費主義盛行、新舊文化交織的背景中,「摩登女性」逐漸取代了傳統美的形象成為大眾對女性新的想像。女性不斷塑造自身,同時也被各種權利塑造。在二三十年代,出現了官方針對女性的「禁止」和「取締」活動,以限制女性的行為和身體,比如「取締奇裝異服」「取締裸腿裸足」「禁止大學生跳舞」等。但同時報刊雜誌中卻並不遵循這種「禁止」,反而充分表達女性的身體。本文以20世紀30年代的「取締奇裝異服」運動和《時代漫畫》中的女性題材為例,試圖討論這一時期女性形象在日常生活空間中和印刷媒體空間中的困境以及這種處境背後的話語權利。
從「奇裝異服」談起
城市景觀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居民服飾的變化,而在近代服飾變遷中,女裝的變化最為壯觀。在20世紀初期,新的服飾標準形成。較之於傳統保守的女性裝扮,新服飾突出了人體美。隨著海外文化的傳播,西方樣式繁多、色彩綺麗、表現人體美的服飾越來越受到城市女性的歡迎,鄉村和內陸女子也競相模仿。
禁止「奇裝異服」的運動在20至30年代逐漸在全國興起,目的是整頓有違風化的行為。「奇裝異服」一詞用來描述衣服的色彩和樣式奇異,本是個人選擇,也沒有性別的區分,卻在20世紀初期新舊文化劇烈衝擊的情形之下卻引起了軒然大波。早期,關於「奇裝異服」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婦女的新式服裝上,奇裝異服的風氣被認為最初由妓女引起,逐漸影響到都市女性的穿衣風格,因而這種表現身體線條的樣式一度被認為有傷風化,是不守閨範的行為。
早在1915年,《申報》就刊載了警界條例,對女性奇裝異服者處以罰金。1917年,北京中央警廳下達取締「奇裝異服」,認為「一班大家閨秀,半著娼妓服裝,妖艷炫異,恬不為恥,傷風敗俗,實堪痛恨」。至1929年,國民政府內政部頒文令全國取締「奇裝異服」。1934年新生活運動發起後,蔣介石從江西開始進一步推行取締「奇裝異服」政策。
政府對「奇裝異服」的界定以服裝尺寸和樣式為主,比如1935年7月30日,在北京一處劇院里,身配盒子炮、手持小手槍的警察下令,凡衣服薄如蟬翼、裸露腿部而不著襪子的摩登婦女,不準聽戲,只能換衣後再來。廣州公安則制定了一套服裝標準,勒令婦女界嚴格遵守,且禁止洋服店再開發新式衣服,1935年9月起,廣州市正式開始執行取締命令。
廣州公安在1935年出台了《日常服裝暫行標準條例》,委派宣傳員每日去廣播台宣講,並讓女宣傳員去戲院、汽車站、街道等繁華的地點宣傳,女宣傳隊員們均穿著符合標準條例的衣服。不服管教的情況也時有發生。1935年的盛夏,廣州市永漢南路的一個借口,一位十九歲少女和男友正在街上行走,這位少女穿著黑紗衣服,罩內袍,隱約可看到皮膚,頭戴墨鏡,腳蹬白皮鞋,不穿襪。警察令其不得如此打扮,少女則認為其干涉自由,並不服管教,因而被拘。廣東省公安為徹底執行取締「奇裝異服」,還舉辦了「服裝樣式展覽會」「服裝標準巡行」,以宣傳提倡婦女們遵守展出的服飾標準縫製衣服。
《日常服裝暫行條例》主要有如下幾條:一、日常衣服材質需採用國貨。二、長衫長度不得拖至腳踝,最短必須過膝。三、短衫長度最短必須及臀,但婦女穿裙著,得變通之。四、袖長至長不得過指,最短必須過肘。五、婦女裙褲長度長不得拖至腳跟,短必須過膝。婦女穿長衫者,必須穿過膝之內褲。六、女子留髮,以短裝便利為主,過長者不能隨意披髮。七、男女學生在求學期間,不得穿翻領西裝或露胸洋服。
儘管廣州已經明令禁止奇裝異服,但仍然有部分女性並不服從。山西省則另行了一套辦法,即若要良家婦女有別於妓女,要佩戴桃花章,一律燙髮,著高跟鞋。因而普通婦女不得不簡樸一些,風俗則不正而自正了。
總的來說,發起於20世紀初、在1935年左右擴展到全國各省的「取締奇裝異服」反映了在與西方思想本土化共存的過程中傳統意識形態試圖佔領主導地位的局面。對於新奇裝飾的追求的確會引導驕奢的生活方式,且服裝過於露在封建思想還未完全褪去的社會確實有礙風化。這一時期對服飾的擔憂也反應了女性的身體在當時得到了關注,這無疑是傳統思想與倡導人體美的新文化交匯後產生的應激反應。
漫畫中的女性形象
張愛玲曾在《更衣記》中記載了中國百年的服裝變化,其中談到了傳統女性的形象:「削肩,細腰,平胸,薄而小的標準美女在這一層層衣衫的重壓下失蹤了。她的本身是不存在的,不過是一個衣架子罷了。」傳統女性在庭院深深中遵守著倫理綱常,往往只能憑藉美德和才華得以出現在眾人口中。直至民國之後,女性公然出現在街道中,在改良和改革的背景下接觸新事物,才得以重塑自己。
漫畫則對女性的古今之變有更直接的描繪,丁悚曾在「小報之王」——《晶報》上以《古今女子今夕觀》為題刊出一系列表達女性變化的漫畫。20世紀30年代是中國漫畫刊物發展的高峰,而女性則是大部分漫畫表達的主體,但漫畫中似乎並沒有受到各種「取締」和「禁止」的影響。如果照奇裝異服的界定來看,漫畫中表達的女性大多不符合標準。其原因可能與這一時期描繪女性漫畫的主題有關,其主題主要圍繞消費、情感和身體。
《晶報》,1919年,3月21日刊
一、消費。作為消費文化的典型符號,漫畫中的女性處處透露出新式的消費觀念。比如《上海漫畫》第105期,魯少飛的作品《造成一個美人臉,每人每天要輸出去的代價》,描繪了婦女臉部裝扮的器物和價格。同時,畫面中女性華麗的裝束也是關於消費的隱喻。葉淺予設計的時裝美人幾乎在每一期的《上海漫畫》與《時代漫畫》刊登。如果作者想描繪一個摩登女性,時髦的裝扮是必不可少的,這些表達連同報刊內頁的廣告一起,營造出一個典型的消費文化下的世界。若是也按照奇裝異服的標準對漫畫人物做出限定,則很大一部分廣告畫也要消失了。
《上海漫畫》,105期
二、情感。報刊上的當代女性被描繪成了完全違背傳統婦女美德的群體。比如黃士英的一幅作品則表現了女性對家庭責任的的忽視:一位抽煙的女人窩在沙發上看書,男人抱著兩個嚎啕大哭的孩子。畫面旁邊寫著:「年輕的新婦說,你沒有預先講明孩子要歸我照管的」。再如在1935年張樂平的一幅描繪妻子送別丈夫的作品反諷了都市女性無視傳統綱常倫理,不守婦道的現象:曲線畢露的妻子半倚在丈夫肩上依依不捨,房間內門後衣櫥里和床下分別藏著三個男人,畫面下的一行小字寫著遠行的丈夫擔心妻子寂寞,字和畫形成鮮明的對比。
《時代漫畫》,1934年,第4期
《時代漫畫》,1935年,第19期
這一時期,以往女性操持家務、夫為妻綱、以男性為主的形象在漫畫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女性開始被需要、男性被拋棄的情景。雖然漫畫表達了對這種現象的諷刺,但是也隱喻了一種傳統性別的顛覆。
這個隱喻在張文元的《未來的上海風光的狂測》中有更直接的表達(《時代漫畫》,第30期),八張小幅漫畫直接描繪了未來的社會以女性為主,而男性則成為附庸。畫面下的文字寫道「當時男子已由失業而退化到無業可做,全回到家裡」「馬路上的男子已成為女子的附屬品」。
三、身體。經歷了幾次思想解放運動後,人體美的倡導讓身體的表述更加公開化,這也是漫畫中出現了大量裸體畫的原因之一。
1929年,魯少飛在一幅漫畫《人肉市場》中,描繪了一個肉鋪的場景,一位強壯的傳統衣著的婦女彷彿屠夫一般切割著女性的身體,旁邊一位身著馬褂的男人提著剛切好的肉離去。畫面揭露了傳統惡習對女性身體的殘害,也暗喻女性身體已經成為一種商品。
《上海漫畫》,1929年,第四十期
女性身體在漫畫中也被當做性的符號。比如麥綠之畫了三個身穿泳衣的少女討論也許明年不能游泳的問題,畫面的旁白寫到原因是時人「一看見女人身上露出的手臂、大腿、頸項的肉會想入非非」。
《時代漫畫》,第27期
總之,漫畫的敘事塑造了一種身材姣好、舉止嫵媚、衣著摩登的女性形象,並且其已經作為性與消費的符號而深入讀者心中了。漫畫表達女性的方式一方面代表了都市女性如何被男性作者書寫,另一方面也傳達了報紙作為一種公共空間所採用的吸引觀眾的策略。
漫畫之所以不受到「取締奇裝異服」「取締裸腿、裸足」之類的限定,還因為當時雖有取締的命令。但一些被禁止者不乏買辦官員的太太,具體落實會遇到阻礙。另外,諸如「限制髮型、禁止燙髮」之類的標準實在有些苛刻,強制實施反而壓制了文化發展的自由,因而從某種程度上漫畫也是對這種取締的反抗。
權力塑造下的女性形象
茅盾在《子夜》中開篇講述了思想封建的的吳太爺進了上海,目睹城市的現代性後和女性凸顯身體線條的新式裝束後,竟一時間受了刺激,當天腦出血過世。現實生活中像吳老太爺一樣的道學先生們和社會改良者大都不贊同女性的新裝,也不贊同女性身體的外顯,因而出現了諸如取締「裸腿、裸足」、禁止男女同泳、禁止男女同校的運動。比如1934年,蔣介石倡導的「新生活運動」對婦女的服裝樣式,和頭髮妝式作出了規定,並囑江西省政府尊令奉行。江西省政府首先奉行之後,制定了一條法律,並讓各市公安局嚴行取締婦女妝式服裝。這條法律詳細規定了婦女衣著、髮型,如「旗袍最長須離腳背一寸,衣領最高需離顴骨一寸半」。次年,蔣介石又向全國女性發出了禁止燙髮散發的禁令,禁止全國婦女散發及燙髮,全國軍人此後不得與無髮髻之婦女結婚。
為何在女性解放和婦女平等的思想廣泛傳播的20世紀30年代,官方和社會改良者反而對女性身體加以禁止?
首先,從女性的裝扮來看,新式優質化妝品多是國外引進,隨著婦女對化妝品的需求增大,會引起國貨的滯銷,不利於民族工業的發展。在當時海關進口貨物中,胭脂、香水以及各項化妝品佔據了很大一部分。1935年,我國香水脂粉類進口總額達到一百七十二萬四千六百一十六元,相當於中國七萬六千多農民一年的收入。而20世紀20年代一雙皮質的高跟鞋需要十多元錢,布藝的也需要六七元,這已經是一個農民半年的收入。由此可見,一身時髦的裝扮要消耗許多財力,如果這些財力只用於進口的話,久而久之會對國民經濟造成很大影響。當時國貨運動也專門設立1934年為「婦女國貨年」,告誡婦女警惕驕奢浪費。
其次,由於城市的發展程度和新思想的傳播速度不同,各地受傳統禮教的影響也不同。除了北京、上海等城市外,全國其他的省市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速度較慢,新思想在當地被接受的程度也不高,因而移風易俗、讓女性接受新文化的難度就更大。王笛曾在《街頭文化》中描述在20世紀20年代時,「男女平權」在成都還被認為是「異端邪說」,蔣介石選擇從江西發起新生活運動、恢復傳統禮教的原因之一,也在於南昌處在腹地,受西方思想的影響較少,相對更容易接受改良。
其三,國民政府剛取得政權不久,蔣介石遵循「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加深對於民眾的控制,進而鞏固權力。
如果說取締「奇裝異服」之類的禁令是官方文化對身體的禁錮,那麼漫畫則是對身體的紓解。
在現實生活中被禁止和取締的身體,在報刊上得以被各種圖片、廣告等訊息延續著,二者背後實際是國民政府和文化精英兩種權力之間的角力。以新生活運動為例,國民政府試圖實行一種官方的、標準的、制度的、規律的生活狀態。然而報刊中的漫畫文化則像巴赫金的「狂歡」概念一般,試圖建構一個對立於官方生活,強調解除規則、重視肉體的紓解與創造的「第二世界」。
在這個意義上,漫畫中女性的身體則延伸出更多的意義。其首先是摩登時代的對女性的一種「公共想像」,能歌善舞是一種生活方式的代表;其二是消費時代下的一種符號化身,因而常常被廣告插圖所使用;其三,女性的身體被「娼妓化」,女性在狂歡的世界中注重肉體的享受。因此漫畫中既表現女性對肉體美的炫耀,也表現男性對女性肉體的慾望。
此外,一些表現女性身體的漫畫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吸引觀眾的策略。這一時期的漫畫較少的關注農村婦女的身體,因為其並不符合摩登的美,也不符合肉體的美,更不能代表任何的消費文化。
儘管漫畫所代表的文化試圖對抗官方權力對女性的塑造進行鬥爭,但長此以往,女性美的標準在官方和大眾的角力下逐漸模糊,女性形象走入困境,女性尋找各種美的標準。當時由於中國並沒有重視身體美的傳統,時人借鑒外國慣例,針對女性的身體各個部位提出了美的標準。比如1936年美的標準據說來源於紐約在三月舉辦的「美人審查大會」。美的身材要是「流線型的短小身材,而化妝則須有以自然美為根本」「頭髮的長度,至少要在二英寸以上,頭髮上所燙的波狀,不可過細」等。這個大會每年都會提出一種美的類型和流行趨勢,雖然如今看來這種美的標準是僵化和不可理喻的,但是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女性在面對新世界的無所適從,試圖藉助外部力量的引導約束。
總之,女性的形象在中國進入現代社會的初期具有特別的意義。自晚清開始,婦女解放運動發揮作用,解放女性的身體的同時,也讓其走入各種敘事之中。實際上直至20世紀30年代,無論是女性自身形象的塑造還是自身的解放,還處在起步階段。這不禁讓人思考,深受《娜拉》影響的中國「娜拉們」,在走出家庭和傳統的束縛後,如何成為一股新的力量注入社會?
小結
20世紀,中國女性的命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婦女解放思想的傳播和女性地位的提高讓更多的中國女性可以享有教育、享受新的生活方式。女性身體的美也被發掘出來。然而,一方面,傳統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女性難以擺脫傳統風俗的控制,另一方面,被知識分子和精英階層倡導傳播的消費文化和大眾文化又瞄準女性的身體,試圖重新定義女性的形象。實際上,女性的身體在公共空間接受著各種力量的審視和塑造。
20世紀30年代,代表大眾文化的漫畫和取締「奇裝異服」的官方文化僅代表了塑造女性形象的兩種力量。在動蕩時代下,女性的解放和塑造是共存的,這其中的矛盾在20世紀40年代後全民抗戰思想之下又有了新的表達模式。
圖片提供:本文作者
本文選自《藝術博物館》
雜誌
國際刊 總第9期
《藝術博物館》雜誌總第9期封面
來源:新華號 《藝術博物館》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