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叉少
1905年9月,愛因斯坦在德國發表了「狹義相對論」。世界為之震顫,正搖搖欲墜的清朝對此一無所知。任北京大學校長的第一年,蔡元培聽說了這個猶太人的名字,萌生了邀請愛因斯坦來中國講學的念頭。赴德國考察時,當面邀請他來中國走走,被婉言拒絕。1922年,日本邀請愛因斯坦去東京演講。趁著這次機會,蔡元培又發電報過去請他順便來中國一趟。愛因斯坦終於答應來北京,開出的條件是1000美元,這差不多是當時北大全部教授一個月的工資。蔡元培一口答應。幾經波折後,北大之父終於湊夠了錢,在12月初用德語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正式而懇切的邀請函。愛因斯坦結束在日本的演講後,在上海逗留了兩天,與北大擦身而過,直接去了耶路撒冷。元旦後,他來信解釋,自己並沒有收到那封信。蔡元培被愛因斯坦放鴿子的日子,就像他投身教育界的縮影:充滿希望,前途渺茫。不要在北大學壞
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身亡,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內政不突出,外交不突出,但卻做了一件對中國影響深遠的事情:邀請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當時的北京大學腐敗成風。學生大多是京官子弟,在學校混混日子,做著畢業就可以當官的夢。上學帶家僕,下課打麻將,吃花酒。學生如此,教師也好不到哪去,八大胡同少不了他們的身影。老友們聽說蔡元培要去北大就職,覺得不能讓他往火坑裡跳,輪番上門勸阻。到時候不但治理不好,反而身敗名裂就糟了。蔡元培幾經思考,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迎難北上。1917年1月4日,嚴冬的北京。北京大學門口,校工們列好隊候著。蔡元培一到,馬上齊刷刷地鞠躬致敬,誰都沒想到,這位新上任的校長也脫下頭頂的禮帽,深深地回鞠一躬。所有人受寵若驚,風中凌亂。改變北大,先要有教師。在朋友的推薦下,蔡元培看了幾期《新青年》,決定請主編陳獨秀來做文科組長。正巧陳獨秀來北京辦事,住在前門西河沿中西旅館。蔡元培冒著嚴寒,到旅館登門拜訪。蔡元培去得很勤,有時候去得太早,陳獨秀都還沒有起床。雖然是《新青年》主編,但陳獨秀覺得自己既無學位,又沒有教學經驗,想回去辦雜誌,給他推薦了在美國留學的胡適。蔡元培提出可以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來,又說等胡適回國,也一併請來北大當老師。< 北大拍畢業照時,蔡元培與陳獨秀(一排中)總是坐在一起 >
陳獨秀不再推脫。約定以三個月為期,干不好就回上海。蔡元培大喜,向教育部致函,還為陳獨秀編造了一份履歷:日本東京大學畢業,曾任安徽高等學校校長。純屬虛構,膽子真大。校長不惜編造履歷,陳獨秀終於上崗。消息傳出,北大震動。學生們都是他的迷弟,奔走相告。老派的教師都是他的Hater,竊竊私語。蔡元培親自出面,才把嘴堵住。蔡元培主張「兼容並包」,用人不拘一格。後來的國學大師梁漱溟,當時只有初中文憑,也被請去講印度哲學。梁漱溟說自己沒有研究過印度哲學,就是看了一些佛書。蔡元培就讓他先教,一邊教一邊自己學。後來梁漱溟又想講孔子了,就自己在校刊上登個啟示,通知學生時間地點,完全不用跟領導彙報。當時的北大里,既有西裝革履的新銳教授,也有穿著長袍馬褂,拖著辮子手持旱煙的老派學究。兩方互相看不上,但因為有蔡元培的包容,他們也都能容身於一處。還有一個後來改寫了中國歷史的人物,也慕名來北大工作,他姓毛。當時他在北大做圖書管理員,職位低微,混不上圈子。找那些仰慕的教師攀談,可他們都沒功夫聽這個南方人的話。在這樣的氛圍下,錢玄同,胡適,周作人,劉半農,李大釗,魯迅等人云集北大。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清朝最後一批公務員
先進如北大校長,也是從舊社會一點點長大的。1868年,蔡元培出生在浙江山陰縣的一個經商世家。祖父開了家典當行,父親子承父業,當上了典當行總經理。十一歲那年,父親突然離世。蔡母精打細算,把他們兄弟幾個撫養成人。到他18歲那年,母親積勞成疾。蔡元培聽說,割掉手臂上的一片肉,放進葯里一同服下,可以治病延壽。他就真的把自己左臂上的肉割掉一塊,煎藥的時候加了進去。偏方救不了命,第二年母親還是過世了。雖然是個富二代,但祖輩上都是生意人,家裡沒什麼讀書的基因。只有六叔考了個秀才。唯獨蔡元培從小就愛學習。五歲進私塾,讀百家姓、千字文,到了十三歲,蔡元培已經開始學寫八股文了。先生博覽群書,有一次念了一句:「你半推半就,我又驚又愛。」同學鬨笑,因為他念的是《西廂》的淫詞。十七歲,蔡元培就中了秀才。得了個伴讀的差事,有書又有閑。他開始大膽讀書,摸索自己的閱讀品味。除了每天和幾個讀友談天,生活的重心就是讀書。第二年,他去省城參加鄉試,見了大世面:謄抄考卷受賄的,挨著廁所熏廢的,口糧必須自備的,考場直接崩潰的。< 圖:科舉時代的蔡元培及其考卷 >
1890年春,蔡元培入京會試,吃飯看戲,聽書遊園。考中後,兩年後參加殿試,被取為進士,得了翰林院的差事,25歲的蔡元培春風得意。這可能是屬於蔡元培,以及全部書生墨客最後的歡愉時刻。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戊戌變法失敗後,局勢急轉直下。蔡元培去京還鄉,投身教育。那時紹興有一所中西學堂,正是他當年伴讀的徐公子伯父辦的。返鄉後,他被聘為學校的校長。學校分為三個齋,依次對應現在的小初高,後來的北大校長蔣夢麟,就是當年第一齋的小學生。在這裡,他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打雷的不是雷公和電母。知識是新知識,思維還是以前那套東西。當時結髮夫人去世,朋友勸他再娶。他給出了5個條件,要求對方不能裹腳,而且還可以離婚。超前的婚姻觀把同僚們嚇傻了。三觀不同,政見不合,校董又是老輩,向著舊派。受不了這些,他最終還是辭職了。之後幾年,蔡元培先後辦了不少學校,有時與同僚三觀不和,遇到智識相投的,又被當局封殺掉了。屢屢受挫讓蔡元培意識到,革命搞不好,教育跟著拉倒。炸彈人蔡元培
1903年,蔡元培脫掉馬褂,剪掉辮子,辦起了革命報紙《警鐘日報》,沒幾天又讓當局給辦了。1904年底,蔡元培聚集了江浙一帶的一批志士,歃血為盟,自己胸前佩上篆體刻的「復」字金色徽章,成了光復會的會長。光復會宗旨是反清,手段主要是暴動,和暗殺。第二年人數達到了六七百人。蔡元培找來懂化學的朋友,最初準備製作一些毒藥,用了幾滴就毒死了一隻貓。但蔡元培覺得毒藥還是不夠給力,決定自己製作炸藥。第二年,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蔡元培成了最早的一批成員,任上海分會長。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被委任為教育總長,他又把老鄉魯迅拉到教育部工作。<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內閣,左一為蔡元培 >
教育部的工作沒做幾天,蔡元培就被安排出差,教育袁世凱。當時孫中山等人準備推選袁世凱為總統,但在北京又怕他當起皇上,就派蔡元培、汪精衛一行人去北京提醒他來南京就職。「迎袁特使」不是好乾的。會面後,袁世凱借故軍隊無人看管,南下十分兇險,想要賴在北京。雙方僵持不下,直到一個晚上,大家正在談笑,忽然聽到槍響,打電話問,說是第三師兵變,衛兵已經不知去向。看似兵變,實則威懾,一行人見狀不妙,翻牆溜了。借著這個軍心未定的理由,袁世凱更不願意南下,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當起了總統,一行人鎩羽而歸。袁世凱任總統後,還是讓蔡元培做教育總長,但南京與北京兩方的鬥爭愈演愈烈,蔡書生看不下去了。1913年,46歲的蔡元培說走就走,辭掉教育部總長的職位,法國遊學去了。或許是懷念當初的日子,多年後,蔡元培的校長辦公室玻璃櫃里,還擺放著他和同志們一起制的炸藥。浪漫中年人
這並不是蔡元培第一次出國。1907年,蔡元培辦報被封,辦學被查。諸事受阻,決定外出求學。那一年,蔡元培40歲,語言不通,身上沒錢,得到機會便毫不猶豫飛往德國。在柏林的第一年,他每天學習幾小時德語,教幾小時國學。這麼忙的情況下,他還抽出時間來,給商務印刷館編了好幾本書,貼補家用。儘管後來成為北大校長,但那個時候他只是身在異鄉的窮學生,對於能否進入大學還充滿未知。好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設有中國文史研究所。蔡元培何許人也,大清二甲進士,做這些自然信手拈來。在萊比錫的短短三年,蔡元培修了40多門課。哲學,文學,文明史,人類學,實驗心理學,只要是有時間,他就去上課。這幾年的時間,把蔡元培從一個清朝文人,升級成了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也為他成為北大校長後,和愛因斯坦的照面埋下伏筆。
<在德國留學時期的蔡元培>
不但學霸,40多歲的他還保留著文藝細胞。學校里有一個小劇院,每天排一些歌劇和小話劇。如果有原著小說的,去看劇之前,他會先買一本來讀,這樣看起來更有收穫。暑假,文青蔡元培在德國的城市裡四處旅行,到哪都不閑著,除了欣賞風景,順帶研究當地的建築,和博物館的美術品。回國前,蔡元培去德國的一所私立中學參觀,學校除了上課,還有演奏會,茶話會,在這裡,他被新式教育的德智體美勞所吸引。後來做北大校長的時候,他規定學生要做廣播體操。多年之後,每天煎熬著做廣播體操的中小學生們不會知道,自己的命運,在不經意間被北大校長改寫。1913年,蔡元培離開袁世凱,再度赴歐,在巴黎近郊住了一年。研究一下歐洲哲學,品品紅樓夢。讀書人就是這樣。時運不濟,就回到精神的世界裡尋找小快樂,快樂起來了,又想著兼濟天下。在歐洲生活幾年後,1916年,段祺瑞政府發電報,請他回去做北大校長。經歷了無數次失望後,蔡元培還是選擇了歸來。八辭北大
1917年,執掌北大的蔡元培風頭正勁。北京大學星光璀璨,前途大好。當時的北大,個個都是KOL,意見領袖多了,就會成天掐架。陳獨秀作為新青年代表,孤木難支,盼望著盼望著,他的好弟弟胡適終於回來了。胡適一回來,兩邊掐的更凶了。胡適在北大講「中國古代哲學史」,在他之前的老夫子陳漢章講了一年才從伏羲講到夏禹,他一開口,直接從周宣王講起。國學大家辜鴻銘覺得這個27歲的年輕人是硬充門面,誤人子弟。章太炎高足黃侃也看不上他,胡適推崇墨子,黃侃就當著他面罵:現在講墨學的,都是混賬王八。後來,胡適又發動了眾所眾知的白話文運動,引起多數老派教師的不滿,雖然蔡元培從中調和,說白話文言都可以用,兩邊積怨還是越來越深。蔡元培穩健機敏,在學校各派教師的爭端間調和,也常和社會輿論斡旋。有女生想進入北大讀書,他先允許旁聽,再逐漸招收。等木已成舟,人們越來越開明,也就沒人反對了。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也是大學校園戀愛的開端。北大越來越現代,但很多教師依然保留著逛風月場所的習慣。蔡元培作為校長潔身自好,但別人的生活作風問題也不好多做干涉。1919年,陳獨秀逛妓院爭風吃醋的傳言被小報報道,輿論嘩然,平日就與新派不和的教師們也開始圍攻,這一次,蔡元培的解圍並沒有奏效,陳獨秀黯然離開北大。兩個月後,陳獨秀因言入獄。被保釋回到上海後,他建立了最早的黨組織,中國歷史又一次被悄然改變。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魯迅用一個字記錄了這天北京的天氣,「曇」——濃雲密布。北大學生上午10點提前吃了午飯,飯後在大講堂前集合,列隊前往天安門廣場。在校門口,蔡元培攔住他們,又很快被人架走。去阻攔是盡校長的本分,但從心裡,他並不想真的阻止他們。下午1時,天安門廣場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學生。他們要聲討的是《巴黎條約》中籤字的曹汝霖等人。他們闖進曹汝霖家的大門,準備把他家給燒了。最後,巡警趕到,幾十名學生被捕。蔡元培與各個學校的校長出面,把被捕的學生保釋出來。學生們罷課抗議,又帶動了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政府最終沒有簽署條約,也罷免了曹汝霖等。五四運動結束,學生們得到了勝利,回去上課。蔡元培作為學生的校長,一起勝了。但作為政府的校長,鬧出這麼大亂子,不得不引咎辭職。< 1934年1月,蔡元培(左二)出面安撫請願抗日愛國學生的情緒 >
學生們趁著這個熱潮,又發起了「護蔡運動」,政府表面上只好又讓蔡元培做回校長,但實則還是容不下他,派他赴歐美考察一年。1921年,五十多歲的蔡元培在日內瓦考察途中,得知妻子去世。也是在這一年,蔡元培在抵達柏林後,拜訪愛因斯坦,當面邀請他來中國講學。出國考察一年內,校長是由蔣夢麟代理的。回國之後,日子也不好過。終於,在1923年的冬天,他再次遞上辭呈,飛往歐洲。蔡元培與愛因斯坦之約,也從此不了了之。1937年,70歲的蔡元培由上海移居香港。三年後,於香港逝世。附上蔡元培寫給愛因斯坦的歡迎信。尊敬的愛因斯坦先生:您在日本的旅行及工作正在此間受到極大的關注,整個中國正準備張開雙臂歡迎您。您無疑仍然記得,我們通過駐柏林的中國公使與您達成的協議,我們正愉快地期待您履行此約。如能惠告您抵華之日期,我們將非常高興。我們將做好一切必需的安排,以儘可能減輕您此次訪華之旅的辛勞。
蔡元培,1922年12月8日於北京。
部分參考資料:[1] 蔡元培 ,《蔡元培自述》,中國言實出版社[2] 李克、沈燕,《蔡元培傳》,北京時代華文書局[3] 婁嶴菲,《重釋蔡元培與北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4] 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中國友誼出版社[5]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北京大學出版社
PS:哈嘍~大家好,我是叉少。叉燒往事,專註於發掘舊時光中的閃光時刻。這裡寫的都是跟時間有關的故事。
關注公眾號【叉燒往事】(ID : chashaows),公眾號對話框回復【新概念】可提取文章:《新概念大賽20年:一直在萌芽,何時能收穫》,曾經的文學夢,終於變現了。長文創作不易,如果故事有打動你,希望能分享、點贊鼓勵一下,也歡迎留言互動,叉少會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_^
8次辭職,被愛因斯坦「騙」,他是北大最慘校長
原創: 叉少
1905年9月,愛因斯坦在德國發表了「狹義相對論」。世界為之震顫,正搖搖欲墜的清朝對此一無所知。
任北京大學校長的第一年,蔡元培聽說了這個猶太人的名字,萌生了邀請愛因斯坦來中國講學的念頭。赴德國考察時,當面邀請他來中國走走,被婉言拒絕。
1922年,日本邀請愛因斯坦去東京演講。趁著這次機會,蔡元培又發電報過去請他順便來中國一趟。
愛因斯坦終於答應來北京,開出的條件是1000美元,這差不多是當時北大全部教授一個月的工資。蔡元培一口答應。
幾經波折後,北大之父終於湊夠了錢,在12月初用德語給愛因斯坦寫了一封正式而懇切的邀請函。
愛因斯坦結束在日本的演講後,在上海逗留了兩天,與北大擦身而過,直接去了耶路撒冷。元旦後,他來信解釋,自己並沒有收到那封信。
蔡元培被愛因斯坦放鴿子的日子,就像他投身教育界的縮影:充滿希望,前途渺茫。
不要在北大學壞
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身亡,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內政不突出,外交不突出,但卻做了一件對中國影響深遠的事情:邀請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
當時的北京大學腐敗成風。學生大多是京官子弟,在學校混混日子,做著畢業就可以當官的夢。上學帶家僕,下課打麻將,吃花酒。
學生如此,教師也好不到哪去,八大胡同少不了他們的身影。
老友們聽說蔡元培要去北大就職,覺得不能讓他往火坑裡跳,輪番上門勸阻。到時候不但治理不好,反而身敗名裂就糟了。
蔡元培幾經思考,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迎難北上。
1917年1月4日,嚴冬的北京。北京大學門口,校工們列好隊候著。蔡元培一到,馬上齊刷刷地鞠躬致敬,誰都沒想到,這位新上任的校長也脫下頭頂的禮帽,深深地回鞠一躬。所有人受寵若驚,風中凌亂。
改變北大,先要有教師。在朋友的推薦下,蔡元培看了幾期《新青年》,決定請主編陳獨秀來做文科組長。
正巧陳獨秀來北京辦事,住在前門西河沿中西旅館。蔡元培冒著嚴寒,到旅館登門拜訪。蔡元培去得很勤,有時候去得太早,陳獨秀都還沒有起床。
雖然是《新青年》主編,但陳獨秀覺得自己既無學位,又沒有教學經驗,想回去辦雜誌,給他推薦了在美國留學的胡適。蔡元培提出可以把《新青年》搬到北京來,又說等胡適回國,也一併請來北大當老師。
< 北大拍畢業照時,蔡元培與陳獨秀(一排中)總是坐在一起 >
陳獨秀不再推脫。約定以三個月為期,干不好就回上海。蔡元培大喜,向教育部致函,還為陳獨秀編造了一份履歷:日本東京大學畢業,曾任安徽高等學校校長。
純屬虛構,膽子真大。
校長不惜編造履歷,陳獨秀終於上崗。消息傳出,北大震動。學生們都是他的迷弟,奔走相告。老派的教師都是他的Hater,竊竊私語。蔡元培親自出面,才把嘴堵住。
蔡元培主張「兼容並包」,用人不拘一格。後來的國學大師梁漱溟,當時只有初中文憑,也被請去講印度哲學。
梁漱溟說自己沒有研究過印度哲學,就是看了一些佛書。蔡元培就讓他先教,一邊教一邊自己學。後來梁漱溟又想講孔子了,就自己在校刊上登個啟示,通知學生時間地點,完全不用跟領導彙報。
當時的北大里,既有西裝革履的新銳教授,也有穿著長袍馬褂,拖著辮子手持旱煙的老派學究。兩方互相看不上,但因為有蔡元培的包容,他們也都能容身於一處。
還有一個後來改寫了中國歷史的人物,也慕名來北大工作,他姓毛。當時他在北大做圖書管理員,職位低微,混不上圈子。找那些仰慕的教師攀談,可他們都沒功夫聽這個南方人的話。
在這樣的氛圍下,錢玄同,胡適,周作人,劉半農,李大釗,魯迅等人云集北大。
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清朝最後一批公務員
先進如北大校長,也是從舊社會一點點長大的。
1868年,蔡元培出生在浙江山陰縣的一個經商世家。祖父開了家典當行,父親子承父業,當上了典當行總經理。
十一歲那年,父親突然離世。蔡母精打細算,把他們兄弟幾個撫養成人。到他18歲那年,母親積勞成疾。
蔡元培聽說,割掉手臂上的一片肉,放進葯里一同服下,可以治病延壽。他就真的把自己左臂上的肉割掉一塊,煎藥的時候加了進去。
偏方救不了命,第二年母親還是過世了。
雖然是個富二代,但祖輩上都是生意人,家裡沒什麼讀書的基因。只有六叔考了個秀才。唯獨蔡元培從小就愛學習。五歲進私塾,讀百家姓、千字文,到了十三歲,蔡元培已經開始學寫八股文了。
先生博覽群書,有一次念了一句:「你半推半就,我又驚又愛。」同學鬨笑,因為他念的是《西廂》的淫詞。
十七歲,蔡元培就中了秀才。得了個伴讀的差事,有書又有閑。他開始大膽讀書,摸索自己的閱讀品味。除了每天和幾個讀友談天,生活的重心就是讀書。
第二年,他去省城參加鄉試,見了大世面:謄抄考卷受賄的,挨著廁所熏廢的,口糧必須自備的,考場直接崩潰的。
< 圖:科舉時代的蔡元培及其考卷 >
1890年春,蔡元培入京會試,吃飯看戲,聽書遊園。考中後,兩年後參加殿試,被取為進士,得了翰林院的差事,25歲的蔡元培春風得意。
這可能是屬於蔡元培,以及全部書生墨客最後的歡愉時刻。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了。
戊戌變法失敗後,局勢急轉直下。蔡元培去京還鄉,投身教育。那時紹興有一所中西學堂,正是他當年伴讀的徐公子伯父辦的。返鄉後,他被聘為學校的校長。
學校分為三個齋,依次對應現在的小初高,後來的北大校長蔣夢麟,就是當年第一齋的小學生。在這裡,他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打雷的不是雷公和電母。
知識是新知識,思維還是以前那套東西。當時結髮夫人去世,朋友勸他再娶。他給出了5個條件,要求對方不能裹腳,而且還可以離婚。超前的婚姻觀把同僚們嚇傻了。
三觀不同,政見不合,校董又是老輩,向著舊派。受不了這些,他最終還是辭職了。
之後幾年,蔡元培先後辦了不少學校,有時與同僚三觀不和,遇到智識相投的,又被當局封殺掉了。
屢屢受挫讓蔡元培意識到,革命搞不好,教育跟著拉倒。
炸彈人蔡元培
1903年,蔡元培脫掉馬褂,剪掉辮子,辦起了革命報紙《警鐘日報》,沒幾天又讓當局給辦了。
1904年底,蔡元培聚集了江浙一帶的一批志士,歃血為盟,自己胸前佩上篆體刻的「復」字金色徽章,成了光復會的會長。
光復會宗旨是反清,手段主要是暴動,和暗殺。第二年人數達到了六七百人。
蔡元培找來懂化學的朋友,最初準備製作一些毒藥,用了幾滴就毒死了一隻貓。但蔡元培覺得毒藥還是不夠給力,決定自己製作炸藥。
第二年,孫中山、黃興等人在日本成立了同盟會,蔡元培成了最早的一批成員,任上海分會長。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蔡元培被委任為教育總長,他又把老鄉魯迅拉到教育部工作。
<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內閣,左一為蔡元培 >
教育部的工作沒做幾天,蔡元培就被安排出差,教育袁世凱。當時孫中山等人準備推選袁世凱為總統,但在北京又怕他當起皇上,就派蔡元培、汪精衛一行人去北京提醒他來南京就職。
「迎袁特使」不是好乾的。會面後,袁世凱借故軍隊無人看管,南下十分兇險,想要賴在北京。
雙方僵持不下,直到一個晚上,大家正在談笑,忽然聽到槍響,打電話問,說是第三師兵變,衛兵已經不知去向。看似兵變,實則威懾,一行人見狀不妙,翻牆溜了。
借著這個軍心未定的理由,袁世凱更不願意南下,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當起了總統,一行人鎩羽而歸。
袁世凱任總統後,還是讓蔡元培做教育總長,但南京與北京兩方的鬥爭愈演愈烈,蔡書生看不下去了。
1913年,46歲的蔡元培說走就走,辭掉教育部總長的職位,法國遊學去了。
或許是懷念當初的日子,多年後,蔡元培的校長辦公室玻璃櫃里,還擺放著他和同志們一起制的炸藥。
浪漫中年人
這並不是蔡元培第一次出國。1907年,蔡元培辦報被封,辦學被查。諸事受阻,決定外出求學。
那一年,蔡元培40歲,語言不通,身上沒錢,得到機會便毫不猶豫飛往德國。在柏林的第一年,他每天學習幾小時德語,教幾小時國學。
這麼忙的情況下,他還抽出時間來,給商務印刷館編了好幾本書,貼補家用。
儘管後來成為北大校長,但那個時候他只是身在異鄉的窮學生,對於能否進入大學還充滿未知。好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設有中國文史研究所。蔡元培何許人也,大清二甲進士,做這些自然信手拈來。
在萊比錫的短短三年,蔡元培修了40多門課。哲學,文學,文明史,人類學,實驗心理學,只要是有時間,他就去上課。
這幾年的時間,把蔡元培從一個清朝文人,升級成了一個現代知識分子。也為他成為北大校長後,和愛因斯坦的照面埋下伏筆。
<在德國留學時期的蔡元培>
不但學霸,40多歲的他還保留著文藝細胞。
學校里有一個小劇院,每天排一些歌劇和小話劇。如果有原著小說的,去看劇之前,他會先買一本來讀,這樣看起來更有收穫。
暑假,文青蔡元培在德國的城市裡四處旅行,到哪都不閑著,除了欣賞風景,順帶研究當地的建築,和博物館的美術品。
回國前,蔡元培去德國的一所私立中學參觀,學校除了上課,還有演奏會,茶話會,在這裡,他被新式教育的德智體美勞所吸引。後來做北大校長的時候,他規定學生要做廣播體操。
多年之後,每天煎熬著做廣播體操的中小學生們不會知道,自己的命運,在不經意間被北大校長改寫。
1913年,蔡元培離開袁世凱,再度赴歐,在巴黎近郊住了一年。研究一下歐洲哲學,品品紅樓夢。
讀書人就是這樣。時運不濟,就回到精神的世界裡尋找小快樂,快樂起來了,又想著兼濟天下。
在歐洲生活幾年後,1916年,段祺瑞政府發電報,請他回去做北大校長。
經歷了無數次失望後,蔡元培還是選擇了歸來。
八辭北大
1917年,執掌北大的蔡元培風頭正勁。北京大學星光璀璨,前途大好。
當時的北大,個個都是KOL,意見領袖多了,就會成天掐架。陳獨秀作為新青年代表,孤木難支,盼望著盼望著,他的好弟弟胡適終於回來了。
胡適一回來,兩邊掐的更凶了。
胡適在北大講「中國古代哲學史」,在他之前的老夫子陳漢章講了一年才從伏羲講到夏禹,他一開口,直接從周宣王講起。
國學大家辜鴻銘覺得這個27歲的年輕人是硬充門面,誤人子弟。章太炎高足黃侃也看不上他,胡適推崇墨子,黃侃就當著他面罵:現在講墨學的,都是混賬王八。
後來,胡適又發動了眾所眾知的白話文運動,引起多數老派教師的不滿,雖然蔡元培從中調和,說白話文言都可以用,兩邊積怨還是越來越深。
蔡元培穩健機敏,在學校各派教師的爭端間調和,也常和社會輿論斡旋。有女生想進入北大讀書,他先允許旁聽,再逐漸招收。等木已成舟,人們越來越開明,也就沒人反對了。這是男女同校的開始,也是大學校園戀愛的開端。
北大越來越現代,但很多教師依然保留著逛風月場所的習慣。蔡元培作為校長潔身自好,但別人的生活作風問題也不好多做干涉。
1919年,陳獨秀逛妓院爭風吃醋的傳言被小報報道,輿論嘩然,平日就與新派不和的教師們也開始圍攻,這一次,蔡元培的解圍並沒有奏效,陳獨秀黯然離開北大。
兩個月後,陳獨秀因言入獄。被保釋回到上海後,他建立了最早的黨組織,中國歷史又一次被悄然改變。
1919年5月4日,星期日。魯迅用一個字記錄了這天北京的天氣,「曇」——濃雲密布。
北大學生上午10點提前吃了午飯,飯後在大講堂前集合,列隊前往天安門廣場。在校門口,蔡元培攔住他們,又很快被人架走。
去阻攔是盡校長的本分,但從心裡,他並不想真的阻止他們。
下午1時,天安門廣場前聚集了越來越多的學生。他們要聲討的是《巴黎條約》中籤字的曹汝霖等人。他們闖進曹汝霖家的大門,準備把他家給燒了。
最後,巡警趕到,幾十名學生被捕。蔡元培與各個學校的校長出面,把被捕的學生保釋出來。
學生們罷課抗議,又帶動了工人罷工,商人罷市,政府最終沒有簽署條約,也罷免了曹汝霖等。
五四運動結束,學生們得到了勝利,回去上課。蔡元培作為學生的校長,一起勝了。但作為政府的校長,鬧出這麼大亂子,不得不引咎辭職。
< 1934年1月,蔡元培(左二)出面安撫請願抗日愛國學生的情緒 >
學生們趁著這個熱潮,又發起了「護蔡運動」,政府表面上只好又讓蔡元培做回校長,但實則還是容不下他,派他赴歐美考察一年。
1921年,五十多歲的蔡元培在日內瓦考察途中,得知妻子去世。也是在這一年,蔡元培在抵達柏林後,拜訪愛因斯坦,當面邀請他來中國講學。
出國考察一年內,校長是由蔣夢麟代理的。回國之後,日子也不好過。終於,在1923年的冬天,他再次遞上辭呈,飛往歐洲。蔡元培與愛因斯坦之約,也從此不了了之。
1937年,70歲的蔡元培由上海移居香港。三年後,於香港逝世。
附上蔡元培寫給愛因斯坦的歡迎信。
尊敬的愛因斯坦先生:
您在日本的旅行及工作正在此間受到極大的關注,整個中國正準備張開雙臂歡迎您。
您無疑仍然記得,我們通過駐柏林的中國公使與您達成的協議,我們正愉快地期待您履行此約。
如能惠告您抵華之日期,我們將非常高興。
我們將做好一切必需的安排,以儘可能減輕您此次訪華之旅的辛勞。
蔡元培,1922年12月8日於北京。
部分參考資料:
[1] 蔡元培 ,《蔡元培自述》,中國言實出版社
[2] 李克、沈燕,《蔡元培傳》,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3] 婁嶴菲,《重釋蔡元培與北大》,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4] 葉曙明,《重返五四現場》,中國友誼出版社
[5] 蔡元培,《我在北京大學的經歷》,北京大學出版社
PS:哈嘍~大家好,我是叉少。叉燒往事,專註於發掘舊時光中的閃光時刻。這裡寫的都是跟時間有關的故事。
關注公眾號【叉燒往事】(ID : chashaows),公眾號對話框回復【新概念】可提取文章:《新概念大賽20年:一直在萌芽,何時能收穫》,曾經的文學夢,終於變現了。
長文創作不易,如果故事有打動你,希望能分享、點贊鼓勵一下,也歡迎留言互動,叉少會堅持把這件事做下去。^_^